云南高黎贡山的一个山谷中传来摄制组的惊呼声,有人用镜头拍下这样一个画面:两只红鬣羚像模像样地走过镜头,其中一只幼崽似乎是母亲的孩子,正依偎在母亲身边吸着奶,看起来十分真实。
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那么红鬣羚究竟是什么动物呢?
它们和传统意义上的鬣羚有什么区别?
难道连幼崽都会吸奶吗?
小编带着疑惑把这个问题问了问找到了这一段视频的来源,揭秘了红鬣羚所隐藏的秘密。
红鬣羚。云南高黎贡山发现的这两只是红鬣羚,自2017年被首次记录于中国境内,这次的发现不仅让只在国外被见过的红鬣羚首次出现在中国,也填补了国内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一大空白。
在国际上,早在1990年红鬣羚首次被描述时就已经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动物学家的广泛关注。
这是一种独特的偶蹄目的牛科物种,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外貌和神秘的栖息习性。
看着视频中两只生动活泼的红鬣羚,不知道大家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呢?
在小编看来,猩红色的身影着实有些像传说中的红色“四不像”,但是在其他人看来可能更像是传说中的神兽——麒麟。
原因嘛,自然是因为这个鲜亮诱人的颜色。
其实这也并不是没来由,后来的研究也确实发现,古代那个没有这么高清晰度的影像技术还能对一些动物进行准确记录,如此来看,当时人们眼中看到了这样的动物,并把它与传说中的一种生龙活虎的神兽进行对比也不足为奇。
“麒麟”降临。传说中的麒麟,所以说,红鬣羚就真的和麒麟有关吗?
古往今来,都流传着各种“麒麟”降临吉兆的故事。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7000多年以前,米利坚就曾有部落采集到一种生活在温暖清澈水域中的大型草食动物化石,将其复原出的外貌发现居然和当下村子里流传得最广泛的“麒麟”的模样高度契合。
这就难怪传说中的吉祥兽要跟它凑热闹了。
古代也有关于“麒麟”的记载,如《山海经》中就记载:“夸父追日”,其中夸父追日时迎面碰到了淮南界上的“虬龙与麒麟”两个神兽,其中的“麒麟”就是指它们两比照复原出的外貌高度契合的一种。
《淮南子》也有类似记载:“殷周之际,四时亘彝,日月光明,兕触犯煜,龙师火烈,天门开阖,风雨时节。
太祝主客,法龟修福,岁德又献祥瑞。”其中兕触犯煜就是指“龙与麒麟”挑起神兽之争的那一段话。
但是后来的考古工作者和生物学家通过化石得知,该地生活着一种叫做“长颈鹿”的动物,是大象的近亲。
并且发现“龙”和“兕”这两种动物都是当地常见的大型爬行动物。
如此一来,这些和长颈鹿相似并又常见在当地的爬行动物大概率就是古代人眼中“麟”的来源。
不过无论是古代人对红鬣羚和麒麟进行类比,还是现代人对比长颈鹿和侏罗纪时期的大型爬行动物,其实都是有共通之处的,只是在于这两者之间。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千个哈姆雷特。”
而眼见为实,当现代人已知和未知都不能解释这种动物存在的时候,很多人自然要拿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类比。
如今,全世界只有俄罗斯阿尔泰山脉、缅甸及中国云南西北部这些区域被证明生活着红鬣羚,它们普遍藏身于隐蔽所在,所以想要记录它们几乎不可能,但是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希望!
就是这段视频所用到的视频捕捉技术,我们通过装置在光线较暗或较为隐蔽地点的视频捕捉设备,不断摸索出新的记录方式。
正是这个逐步攻克这个难关的过程,让我们发现了这一独特物种之前不为人知的一面。
独特微妙。由于栖息环境的微妙适应,红鬣羚也逐渐进化出了只有它们才能完成的各项任务令其生存下来,这样说大家是否已经陷入好奇了呢?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详细介绍一下红鬣羚这一独特物种,告诉大家它还有哪些微妙之处吧!
首先,小编要先纠正大家一个误区,那就是虽然红鬣羚和一般的鬣羚只在名字上有所相似,但是它们却不是一种动物。
更不能混为一谈。
其实从名字上来说,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形象生动有趣才将其命题中引入了“鬣”这个字,但是气质上来说,它们确实有相似之处——都非常适合隐居。
红鬣羚通常栖息于两种植物密云山谷的微妙中:一种是灌木或竹林丛中;另一种则是树木树冠繁茂、结草稀疏且高大宽阔的森林底层。
这样复杂而危险的位置可以帮助红鬣羚躲避敌人的观察,这使得它们成为一种较难被发现和研究的动物。
藏身于丛林中的红鬣羚每天前后会用十几个小时来休息和睡觉,并且每次新加入的新单元或者每窝刚出生的小崽也会经历10到15天不同寻常安静而暗淡无光的麻状态。
黏人的小崽会常常让母亲困扰,但是不得不承认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隐蔽性,一旦引起注意,他们甚至会误以为母亲的小崽也是敌人的小崽然后将其干掉,这样的话母亲就会为自己的自作孽付出代价,所以母亲对小崽发出的每个声音都有可能直通她们的神经。
明亮艳丽的毛色是吸引捕食者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何选择棕红色作为毛色就是它们进化过程中的另一重要火花点,无论能够恢复到怎样的色调,只要能让自己在隐蔽性上更上一层楼,它们或许都会认真尝试。
但是几乎每种颜色都无法完全适应环境,就像黑夜中的白色玫瑰特别醒目一样,自然环境也是这样随着植物季节变化各种颜色都有,然而黑色不是全适合所有环境,如果身体变成黑色,那可能会变成被捕食者优先吞下肚子里的那种,但即使他们不能再生存,他们也来不及改变身体颜色了。
毫无疑问的是,白色却有别于黑色,它即使九死一生,在环境适应能力上也没有黑色更强,但白色很耀眼,不适合隐蔽条件显然是不太符合条件生存法则的不合格品种,所以说大自然的适者生存真不假。
大自然怎么要求就怎么做?几乎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特殊而隐蔽的栖居地点,每个物种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矩系统,大自然对他们有什么要求,他们就按照什么标准行事做出行为反应:
新成员加入或者崽出生需要保持隐蔽性,不可以发出声音惊动恶劣影响明天捕食状况;如果遇到敌人或者发现危险气味,需要冷静做到快速逃跑;当雄性激烈争斗领地时,不论是输还是赢都要做到不会让自己受到严重伤害等。
为了达到那些目的,有时还需要互相帮助,他们会利用肤色、眼睛、手脚、身体协调能力等多种方式收集各种气味和味道来制造不容易被捕食者发现或者比较容易吓走捕食者等效果,让它们更好的能够完成大自然赋予它们的各类任务指示。
尤其是气味收集,因为一些气味可能对某些捕食者又很重要,但对自身并没有太重要,这是为了以防万一生成,要知道大自然留退路是很重要的一项技巧哦!
想必大家对视频里的幼崽情况非常关心吧!
既然有母亲吸乳幼崽那么肯定会有这样的情况,这一点你猜对了!
幼崽出生之后妈妈需要给幼崽喂奶,为了避免紧急情况发生,幼崽出生后10天之内不会去主动觅食,有些甚至出生后20天之内还不会主动觅食。
当然母亲不是一直守着它们不动,对于另一处进行现代观察说法认为母亲在喂养幼崽的时候需要遵循一个原则:时长要合理,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两次之间间隔不能太长太短等等,这些繁琐过程小编就不详细说啦!
结语:看完了他们细腻合理周全严谨精细的行为过程,无怪叫他们“大自然的不二优秀毕业生”!
只可惜一些私欲让我们无法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无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