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实施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那么,教师怎样实施因材施教?
(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社会背景等,对上、中、下的学生典型作重点的个案研究,然后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研究和了解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对学生作业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交谈、家访、“教育会诊”或心理测试等。
(2)、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这里“共同的基本要求”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这是使教学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要求学生正确处理学习各门功课与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关系,使他们努力学好国家为中小学开设的各门基础课。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3)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学生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个别差异的因素又相当复杂。一个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长处,而在另一些方面有短处。或善于观察,或长于记忆,或擅长思维。从思维类型上讲,也有长于形象思维和善于逻辑推理之分。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也要一分为二,为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后进学生,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深入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以此为鉴,争取最大努力,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作为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
1、、 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 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在教学中要针对学习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 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教师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
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而,承认学生的心理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出发点。但有些人总片面地以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只是他们个体之间兴趣、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往往没有考虑到性别的因素。加之由于社会传统的性别偏见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影响,相比之下,许多教师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既然学生的心理差异必然应当包括其性别差异,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就没有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我们在 日常的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在教育的实践工作中,让我们每一个教师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出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尽其才,学有所用。因此,因材施教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必须遵守的一项教育原则。只要遵守这项原则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什么是“因材施教”,怎么做才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不同、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现在家长最希望老师做到一视同仁,不过学生的性格等各方面不一样也会让老师针对学生做出不同的方案,那好像就不能一视同仁了。
一、根据性格因材施教
“一千个人里面有一千个哈默雷特”这还是只是看法不同,而每个人的性格也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别人我不是很了解,我自己我还是很了解的,我是那种需要鼓励性学习的人,没有什么所谓越挫越勇的说法,反而是你给我鼓励我就会有一股澎湃力量激发我的斗志。除我这样的,就是和我截然相反的,我也的确是见过,他就一定要老师凶着,老师不打击他,他就浑身难受,一打击就有了动力,蹭蹭地向上钻。你看根据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做出不同的态度可不就是因材施教。
二、根据接受能力不同因材施教
虽然同时为人,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家有的人确实就是比我们聪明,这个我们不能否认只能接受。同样一道题,有人听一遍就会,有人可能一天两天不会,每当这个时候有的老师可能就会想“每天都是一样的时间,一样的老师,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距。这就是那个学生没有好好的听课”其实并不是孩子没有好好听课,而是听了我们也不会,只是因为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存在差异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耐心一点,给那些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再来讲一遍的。
三、根据兴趣爱好不同因材施教
我们每个人爱好兴趣都不同,有人喜欢漫画、有人喜欢游戏、还有人喜欢读书看报。正所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某一事物感到兴趣,那么为何不抓住这个特质,从他喜欢的方面出发,激发他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把学习当作一种爱好,不论是任何一种力量都不应该会阻挡这个孩子学习的激情。
不过因材施教这个方式还是需要慢慢来的,一个老师带许多的学生,可能有的老师教了三年的课,也只能知道这个学生是我教过的,却不知道他的名字。这并不是老师对你的忽视,而是他真的带了很多的学生,没法一个一个的了解,所以啊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学校的功课也是家长的功课,随时关注自己孩子的状况,和老师沟通,促进孩子成长。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
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
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采取充分发展
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怎样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由于环境、教育、学生本身的实践以及先天的遗传素质不同,学生不仅有年龄特征,而且存在着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已经成为了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征和差异,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措施,实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特点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出自孔子《论语·雍也》:“圣人之道,粗精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因材施教”虽不是孔子的原话,却是对孔子教学实践中一条基本原则的准确概括。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都应该做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孩子才能正常成长。\x0d\x0a首先,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要认同因材施教的要求。从教师与学生关系角度看: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要求等。只有在师生关系上“目中有人”,教师才能因材施教。美国在1982年出版的《美国教育百科全书》中就提出:“在教师的引导下,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的教学方法。”18世纪末德国出现的泛爱主义教育流派在教育中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激发特性。因为较好得做好了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因为厌学而逃学的孩子相对也较少,西方教育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再成功培养其创造力。所以,到了大学时代,当中国的教育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西方的教育却正是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大学真的大有所成。”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教师劳动本身就应充满创造性,针对千差万别的学生特点,就要做到精雕细刻、因材施教。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学生不是盛纳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明个性特征的、有待发展的人。教师必须从观念上认同受教育者是个独立而自主的个体,重视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创造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x0d\x0a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育人和教学。教师应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这既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之一,也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榜样。不管是笨学生还是聪明的学生,漂亮的,或不漂亮的,他们都希望被关注和被尊重。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根据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在比较愉悦和宽松的环境下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因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之以法,使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能力。\x0d\x0a再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布置同样的作业,学生在教师面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样显然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有针对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和知识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就要考虑到教学的梯度教学策略,构建学生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间的适应度。教学过程中,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丝不苟、因势利导、持之以恒;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优点,找出相应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老师所教的知识,学生到底掌握了几分,要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反馈功能。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数量和难度也应有所考虑,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式,但不能指定学生做什么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层次的作业。\x0d\x0a总之,我们今天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 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注重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培养的目的。
因材施教应该怎么实现呢?
引言: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想让孩子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也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教育观念。那么因材施教应该怎么实现呢?
因材施教的实现方法
首先因材施教的话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了解每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而且了解每个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特点,才能够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来实施不同的教育。这就要求了老师了解孩子以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多对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调研,而且多对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这样的话才能够因材施教。另外的话就是需要储备大量的教育方面的知识了,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都是不一样的,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如果老师的教学水平不够的话,也没有办法实现因材施教。所以说要对老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在上岗之前要储备很多的教育知识。但老师脑海中的教育方案多的话,那么就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个合适的调配,所以说也能够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还有就是一个班级里面可能学生就不能太多了,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因材施教。
教学要积极的进行创新
实际上在课堂上如果一直总是对学生讲课的话,学生也听不进去,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说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创新,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呢,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更加的集中注意力。而是老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学生了解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反而学生内心中和脑海中也储备了很多的知识。所以老师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学生才能够积极的展现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且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