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一代人》原文是什么,就是只有两句话的吗?
《一代人》的原文就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这一首诗是确实是只有这两句,所以才显得如此精简干练。这诗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他内涵却很丰富。1、一切分析都是“偏见”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他到底在讲些什么?首先需要强调一下当然一切脱离于原作者的解读都是个人偏见,也只是笔者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而作出的私人解读,只是可以分享出来做一下想法上的交流,但绝对谈不上准确。也就是说我们都可以拥有自己对这首诗的独到的见解,即使我们的看法是完全相违背的,但我们都是“正确”的。
2、三个意象
回到原文内容,首先我们发现在这短小精悍的两句短诗当中提到了三个意象:分别是黑夜,黑色的眼睛和光明。一般情况下,黑夜和光明是对立的两种意向,在这一首诗当中也应是如此。而我们可以从诗歌中看到的是,黑色的眼睛是来自于黑夜,但向往着光明。
3、两个动词
接下来我们注意一下,这一首诗当中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一个是“给”、一个是“寻找”。我们会可以发现,前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是被黑夜所侵蚀,而后者寻找是主观上的,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人意识觉醒。
那么这个黑色的眼睛就可以与现实相类比,可以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具有思辨精神的引领者,我们都是从迷茫中走来,生长于黑暗,但是有一些人,他们却不会被黑夜所同化,依然固执的追逐着光明的希望。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一首诗歌,我们尽可以发现它其中含义之隽永,值得细品。
简述顾城一代人的思想内涵?
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顾城在新诗、旧体诗和寓言故事诗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中国新诗的经典名句。 1956年生于诗人之家,父亲是著名诗人顾工。顾城17岁开始写作生涯,给各个报社杂志投稿。1987年开始游历欧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隐居新西兰激流岛,过自给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因婚变,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谢烨随后不治身亡。《一代人》是朦胧派诗人顾城于1979年在北京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流传较广。它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充分地体现了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意象的营构上匠心独具。诗人采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合表达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体验。他还尽量使用明确、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避免诗歌的语言受到晦涩难懂等流弊的污染。
这首诗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象、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艺术。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它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
顾城《一代人》怎么赏析?
顾城的《一代人》赏析: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正是因为这样,使得这一首诗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
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
这是诗人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扩展资料:
顾城的《一代人》,讲述一代人在黑暗中求索光明的内心关照。而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沐浴在光明中成长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眼睛。我们的眼中不再是低矮的平房,不再是自行车的长龙,不再是满街的标语口号,不再是清一色的着装。我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更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纷繁世界。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全球洽谈,北京奥运成功举办,这是写在我们这代人眼中的符号。我们看到了屹立的高楼,看到了繁华的港口,看到了不同肤色的人们奔赴同样的国度,看到了用互联网沟通的世界正在逐渐缩小。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再是单一的纯色调,而是纷繁复杂的线条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