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跪在云南的4个日本兵,日方想拆除,中方:必须答应三个条件
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有着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陵园。整个烈士陵园模仿了中山陵的布局,肃穆而庄重。
烈士陵园里,除了九千多名阵亡的烈士,还有一处低矮的“倭冢”。倭冢旁跪着4个日本兵,永远面对着青翠苍郁的小团坡。对此,日方竟然要求拆除,我方霸气回应:拆除可以,但必须答应3个条件。
1941年冬天,日本军偷袭了珍珠港,同时还发动了陆军攻击马来西亚,企图掠夺垂涎已久的美、英、法殖民地东南亚的丰富资源,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美、英、中结成同盟,一致抗日。
1942年5月,我国入缅甸的远征军因进缅的英军溃败而退到滇西。敌强我弱之时,1942年5月,日军打败了中英缅军后进犯滇西边境。 因为日军的进犯,我国抗日战争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拦腰截断, 敌军通过顺乡小径而进入了战略要地—— 云南省腾冲县 。
日军的企图很明显,想通过攻入昆明,逼近重庆。
原来,掌握腾冲地区军事大权的“云南王”龙云的儿子,占据腾冲地区行政监督的重要身份,却没有向敌人投放一枪一炮,便携带家眷、财产向北奔逃了。当时腾冲县县长邱天培也携家带口横越怒江仓皇逃走,驻腾冲的千余军警也迅即撤逃县城。
腾冲,曾经因为城墙坚固如钢铁,而被称为“铁城”、“石头城”,却因为掌权的军政要员没有一点儿石头骨气和钢铁意志而丧失。
5月10日,292名日军没有花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五百年来外敌不曾敢逾越雷池半步的“石头城”。
石头城、石头人,君主骨头软,人民意志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腾冲当地人民一致推举62岁告老还乡的腾冲县参议长张问德挺身出面,带领百姓、联络绅士,组成临时县务委员会。
在任县长弃印而逃,退休两年的员外临难挑梁,感动了国民党元老、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经其举荐,张问德被委任为战时腾冲县长。张问德在腾冲开辟了抗日根据地,组织游击队、运输队、救助队、战场啦啦队等。他们在和顺的寺庙、宫殿建设救护站、避难所等地,救助难民、护送伤病员。
当时的日军,企图诱降这位头发花白的县长。但是,张却公开回复《答岛田书》,历数日军罪行,并告诉日军正视自己“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这篇抗日檄文一发,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日军恼羞成怒,加紧了侵犯步伐,占据了附近重要的可占据之点。如北海乡一带的燃灯寺、护珠寺、普光寺、三奇寺、鳌交庙、杨家宗塘等祭祀场所。甚至把最为神圣的文庙,作为满足日军兽性之处。
1944年端午节的早上,一百多位日军把一群不满的乡民抓走,并把他们赶到鳌交庙作恶,他们先把所有女人的衣服扒光,连坐月子的产妇都没有放过,然后再进行侮辱。其中,一名貌美的胡姓女子被六名日军轮奸而昏死过去,禽兽不如的日军当场致死一人,致疯三人。
1944年5月,为收复滇西失土,让盟国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同年,中国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与敌人展开激战。
从8月2日到9月14日,我方围攻腾冲共44个日夜。这是一场恶血浴战。围攻期间,空中有飞机轰炸,四周有重炮轰击。此外,步枪、机枪、手榴弹等轻型武器,如雨点般发射,敌我双方火力之猛超乎想象。
一个名为曾新祥的战士回忆了当时双方激战的场景。
在攻城的战斗中,曾所在的炮排负责掩护本营顺利前进。当时,八二迫击炮近战已失去效用,他亲自抱起六零小炮,边冲锋,边放炮。
途中,曾的手被烙破了,也不曾感到疼痛。曾新祥回忆说,“人人把生死置之度外,真是前仆后继,体现了中华男儿为国效命的赤子之心。战士们怀着为死难先烈复仇为中华民族雪耻的决心,对死守在掩蔽部的日寇,用火焰放射器喷射,烧得敌人昏头转向,乱喊乱叫;对逃窜之敌,我们就抬起机枪扫射……”
9月10日早上八点左右,敌人飞机飞到上空,我方飞机也在在倪家铺、陈家村上空,开始空战。机枪在空中“哗哗”响,弹头有拇指大,敌方飞机只会绕圈斜上斜下,我方飞机能直上直下。忽然,一架敌机尾部冒出黑烟,一头就钻进了叠水河对面坡上。当天,共击落4架敌机。
腾冲就像一座燃烧的城、一座爆炸的城。1944年9月13日,新华日报报道了滇西作战的战况:“滇西方面:腾冲城内顽抗残敌,我继续攻歼中。龙陵西南地区向我反扑敌军,被我军猛加迎击遭受极重损失。”
9月14日,城内敌人除了逃出200人之外,其余的均被我军消灭。经历了43天的浴血奋战之后,我方终于在9月14日收复腾冲。 战役中共歼灭日军6000余名,而我远征军也有9168名官兵阵亡,盟军19名官兵牺牲。 这场战役因为激烈的肉搏战,敌我双方尸体成堆,血流遍地,而被称为“焦士之战”。
收复腾冲的第二天,我方新华日报发布了一则新闻《腾冲克复了!》:“腾冲克复了!这是好消息,应该庆祝。缅北和滇西之间,还有一段路,只有两面努力,才能打通滇缅路,雨季就快过去了,气候条件,对敌我的利害关系是差不多的。我军要准备雨季过后的进攻,也要防止敌人的蠢动……”
1944年12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何应钦、卫立煌等人在第二十团总司令等人的陪同下,视察腾冲城。他们登上7米高,4米厚的城墙视察腾冲城。经历战火洗劫后的腾冲城,没有一幢完整的房屋,没有一棵带叶的树木,城内民房、学校、庙宇等全部被毁坏,被夷为平地。
腾冲克复之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倡建墓园以安忠魂,并取楚辞《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厖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腾冲县“国殇墓园”的命名由此而来,“殇”的意思是:未成年而死,“国殇”就是为国作战而牺牲的年轻人。
山之上,国有殇。
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阵亡9168名将士的亡魂忠骨,就埋葬在了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来凤山麓的小团坡上。
整个墓园占地八十多亩,于1945年7月7日落成,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主体建筑是烈士冢、烈士塔、忠烈祠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面长眠着为光复腾冲而牺牲的中国远征军9000将士的英灵。
墓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整体修复,2004年9月又重修了忠烈祠旁边的盟军纪念碑。纪念碑的主碑墓上刻写着中英文对照的碑文,附碑上刻有19名盟军烈士的英名及军衔,这是为了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战争额胜利而牺牲在腾冲之战的美籍军人。
墓园的大门门匾上,有着“国殇墓园”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也是腾冲一代名士李根源书写的。整个建筑以大门为起点呈现中轴之势,逐步抬升,园内肃穆庄严、松柏森森、碧草青青。
经过一百多米的台阶拾级而上之后,是蒋介石正题、李根源书写的“碧血千秋”四个大字,赫然醒目。高台之上便是墓园主体建筑忠烈祠,祠内有重要战争记录以及相关 历史 资料。
忠烈祠背后,是一个小团坡,小团坡四周都是烈士冢。烈士冢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出征之前的战士,墓碑上刻着每一位阵亡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在不远处,还有从异国他乡寻找回来的远征军的遗骸,并让远征军在故国的土地上重聚安息。
烈士冢的中间,是一座烈士塔,直插云天。烈士塔采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作为原材料,并雕凿砌筑成面,塔身的正面书写有“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一列大字。塔基正面则有蒋介石正题、李根源书写的“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其余三面是腾冲抗战纪要铭文。
在“国殇墓园”的大门旁边,有一处角落也非常显眼,那是几座低矮的“倭冢”。“倭冢”是一个圆柱形的坟头,坟头上面长满了矮小的杂草。坟头前面则立了一块简单的墓碑,上面题写了“倭冢”两个字。
“倭冢”也是李根源书写的,据说,李根源要埋葬日本兵时,遭到了反对。众人认为日本兵死有余辜,按理不该受埋。但是后来人们都理解了李根源的做法,日军漫山遍野的六千多具尸体被遗弃在山坡上会恶臭山野,引发瘟病。
在“倭冢”旁边,还有四个日本兵被埋葬于此。他们背后都有自己的名字,包括侵华日军148联队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副队长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等4人。
其中,为首的藏重康美是日本山口县人,自称“火残神”子孙的将领。他平时最喜欢给部下讲故事,这是一个日本的远古传说,似乎就是日本的真实 历史 。
原来,日本人编造了自己的 历史 ,他们把“大和”民族的 历史 延伸得非常久远。这段神话说:日本天皇是“太阳神”的后裔,第一代天皇天照神武是“太阳神”的“火残王子”,天皇的臣民是“火残王子”的子孙。藏重康美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常自称为“火残王子的子孙”。
包括藏重康美在内的这四个日本兵低头下跪,永远以忏悔的姿态面对着漫山遍野的我国烈士和当地人民,这也是李根源建筑“倭冢”的原因。既仿杭州岳飞墓前秦桧夫妇跪罪之势,亦为以德报怨之人道精神。
日军要跪在这里,永远忏悔他们犯下的罪行:从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阳战争起,日军就对滇西人民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日军就侵犯了东南亚各国,烧杀抢掠不计其数。
为了截断我滇缅公路国际通道,日寇于1942年5月3日伺机进犯我西南大后方,并于5月10日占领腾冲。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内,侵略者如狼似虎,横行腾冲城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根据 历史 专家统计,日军杀害腾冲城内人民达到6多人,碎掉民房20多间,毁坏了农村市场9个,毁掉了大桥9座。从当地老百姓的手中抢去了粮食3000多万公斤,强行抢走了牲畜5万多头,还强行掳走了大量的公私财物。
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一座壮丽的文明古城化为乌有,腾冲人民沦入家破人亡、妻离子散、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的苦难深渊。
在烈士陵园建筑“跪罪”倭寇,还被我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中国战场牺牲的日本兵,大多数被送回了国内进行安葬,但也有像藏重康美这样的日寇永远地留在了中国的战场。
日方在得知此事之后,一直在向我方不断地提出抗议,强烈要求拆除“倭冢”,我方收到日方的抗议之后,表示可以拆除“倭冢”。
但是,与此同时,我方也提出了三个要求,日军必须满足:
1.日本官方必须要先拆除供奉本国战犯的靖国神社。
2.日本官方必须承认侵华的事实,正视 历史 上曾经犯下的错误,并对自己的 历史 犯罪公开道歉。
3.日本官方必须以官方的名义,郑重地向“国殇墓园”里的九千多名阵亡将士道歉。
我国提出这三个条件,合情合理,因为日本对我国人民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而我国人民只是想让其道个歉,承认自己曾经犯下的罪和错。
但就是这个简简单单的要求,德国做到了,日本却死不承认。最可恨的是,日本除了妄想我方拆掉罪恶滔天的“倭冢”,还恶意篡改教科书,意图歪曲、掩盖那段过去的 历史 ,简直就是无耻之徒。
对于我方提出的这三个条件,日方是无法满足的。甚至,日方还妄想通过用金钱来解决事情,即对我国进行经济补助为条件进行交换。对于日本这种无耻的做法,我方对此坚决拒绝。
近些年来,日本国内的一些学者和有关机构还在一直提出抗议,认为“倭冢”是对死者的不尊重,认为“倭冢”是对他们的侮辱。因而,不断要求我方拆除“倭冢”。
既然日本没有答应我方提出的三个要求,我方自然也是不会拆掉“国殇墓园”里的一切的。相反,我们要好好地将墓园里的一切保留下去。“国殇墓园”提醒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来人,祖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而建设起来的,我们不要忘记曾经,日军在我国的国土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不要忘记日军那些滔天罪行,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
我们也当然不会忘记那一段罪与痛交织的 历史 ,不会忘记日军侵华给我国 历史 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更不会忘记这些为祖国而牺牲的无数英雄。每一个抗日英雄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值得我们敬仰;每一个抗日英雄都是 历史 的拥有者,值得我们铭记。
正如“国殇墓园”里的“滇缅抗战壮士墙”上所镌刻的那样:“ 这里集合的是,参加滇缅抗战的壮士们,人类的 历史 将永远是你们的! ”
伪善的田岛——战争中的小人物之5
腾冲国殇墓园的忠烈祠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答田岛书》的全文。那是滇西抗战时,抗日县长张问德写给当时腾冲日军56师团148联队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的。
行政班就是事实上的县政府。
1942年5月,56师团追击溃败的中国军队,进入腾冲,田岛大尉负责组建县政府。
他从龙陵找来时任龙陵警察局长的钟镜秋(见《汉奸县长钟镜秋》),担任县长。钟镜秋欣然接受。
田岛是中国通,喜欢中国文化,也自认为很了解中国人。
他认为要征服中国人,不能靠杀戮,要征服中国人的心,要实行怀柔政策,要推行“亲善”。要和中国人打成一片。
他身体力行,实践自己的信条,从一点一滴做起。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日本鬼子的模板,比如:鸠山(红灯记)、松井(平原游击队)、山田(地道战),他们都有一个仁丹胡子。
而田岛的模样,就是一个脸部干干净净的普通中年汉子,看上去更像一个中国人。
显示所有大图
“中国通”鸠山请李玉和喝酒,穿着和服。
田岛要求行政班便装,但不是穿和服,而是穿中式长衫,从生活起居开始中国化。
但他的做派,令148联队的同侪不以为然,觉得他太做作。
云南有种大烟、吸大烟的传统,这在日本是不允许的,田岛尊重当地传统,鼓励当地人种大烟,吸大烟,为拉近和中国人的距离,他甚至和当地乡绅讨论问题时,一起吸大烟。
不过,对他最具吸引力的中国习俗,恐怕要属纳妾。
为了表示对中国的爱,他决定在当地娶一门亲。
钟镜秋给他找来了和顺镇的女护士蔡兰蕙(见《一个女人的战争传奇》)。
蔡兰蕙是滇西抗战史的传奇,不过那个时候还只是个十八岁的女护士。
日军师团的编成都是按同一地区划分,比如代号龙部队的56师团,在福冈县久留米编成,士兵来自福冈、长崎和佐贺,所以,日军的一个联队不仅是战友也是同乡。
日军在龙陵、腾冲和松山都有慰安所,部队向士兵发放慰安票,士兵不缺少性。
田岛在腾冲娶妻,很为同乡不齿,都知道他在家乡有老婆。大家觉得,你玩玩女人就罢了,娶亲,未免过于虚伪。所以,结婚那天,一个日本人都没到场。但是,田岛并不介意,娶妾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同乡不理解,他不怪他们。
日占滇西期间,在腾北,有抗日县政府也有中国军队预备二师,腾冲县城也经常渗透进来中国军队的间谍。
宪兵队经常接报,不时抓获中国间谍。
而当地有头脸的中国人多多少少都和怒江东边的中国军队有联系,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钟镜秋就时常找到田岛“捞人”。而田岛都是尽量满足钟镜秋的要求,这招致宪兵队不满,他们声称钟镜秋是间谍。
田岛是做大事的人,有大谋划,不去计较这些小事。
虽然整天和中国的汉奸打交道,田岛对腾北游击的中国人充满好奇。
腾冲抗日县政府以江苴(音左)为根据地,转战腾北山区。那个做过龙云秘书的63岁县长张问德,风餐露宿,曾八次被日军屁股后头撵着翻越高黎贡山,逃到怒江对岸,但每次都休整一阵,又秘密过江,继续打游击。
扫荡也给当地百姓造成很大的伤害。田岛觉得武力无法征服张问德,唯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听说张问德是前清秀才,对自己的汉学颇为自信的田岛就幻想,如果不是战争,他完全可以和张问德一起探讨中国文化。
他自信,以汉文化交流,可以说服张问德。
腾冲县城东北部有座蜚凤山,海拔1800米,状如哑铃型,日本人觉得它很像家乡久留米的高良台训练基地就命名它为高良山。
1943年8月31日,暑热刚过,正是秋黄时节,田岛寿嗣给张问德写了一封信,要求在离高良山不远的小西乡董官村董氏宗祠与张问德会面,做一次“对腾冲人民生活的坦诚商谈”。
他诚恳坦言,双方应以腾冲人的痛苦为言,借会晤长谈而谋和解。田岛以腾冲人民的福祉为抵押,张问德答应见面,就是投降,拒绝见面,就是置腾冲人苦痛于不顾。左右他都赢。
接到田岛来信,张问德决定公开回信,写下了《答田岛书》:
“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然余愿使阁下解除腾冲人民痛苦之善意能以伸张,则余所能供献于阁下者,仅有请阁下及其同僚全部返回东京。使腾冲人民永离枪刺胁迫生活之痛苦,而自漂泊之地返回故乡,于断井颓垣之上重建其乐园。”
此文刊登在报纸上,张问德扬名全国,被誉为中国抗日模范县长。
陈诚代表蒋介石接见他,李宗仁送他一只手杖,助他转战腾北山区。
田岛的中日亲善玩的有点过火,宪兵队指控蔡兰蕙也有间谍嫌疑,他们向56师团和33军部参了他一本。军部将田岛调回军部所在地芒市。
田岛怀有大志却难逞,遵令前往芒市。
已经怀有身孕的蔡兰惠想和他同行,田岛自忖军部不会答应,扔下了明媒正娶的蔡兰惠,独自前往,一别竟成永诀。
5月11日,中国军队一夜渡过怒江,向滇西日军发动反攻。7月,攻克高黎贡山,包围腾冲。
148联队腾越守备队给中国人三天时间出城,然后封城死守。
蔡兰蕙留下了,她随着日军守备队一直退却到东北角的一座破庙里。9月13日,日军全员玉碎的前一天,她分娩了,为了孩子能活下来,她打出白旗,向中国军队投降。
在芒市33军军部的田岛得知了腾冲守备队全员玉碎的消息,不知道有没有算过蔡兰惠的预产期。
11月20日,中国军队收复芒市,田岛随33军撤往缅甸,并最终在缅甸做了英军俘虏。
战俘营等待遣返期间,一直自负有大才,想做大事的田岛,最高的人生追求就是向宪兵队复仇。
为坐实宪兵队的战争罪,他向英军提供了许多宪兵队“残忍行为”的情报。须知,他们可是同乡,田岛对宪兵队的报复毫无疑问招来所有同乡的愤慨。
田岛被遣返回国的时候,蔡兰蕙在战俘营里已经和第二个国军军官住到一起。而他们的孩子,在过高黎贡山时,送给了当地一对彭姓夫妇。
中日建交后,日本民间组织以“一个也不能少”的精神,来到中国寻找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148联队的翻译,曾协助蔡兰蕙分娩的台湾籍士兵白炳璜80年代曾写信给当地政府询问田岛和蔡兰惠儿子的下落。
他们的儿子,一直就生活在高黎贡山下,他很小就知道了自己日军后代的身份,曾经偷渡缅甸失败被判二十年徒刑。
中日建交后,他也一直期盼来自日本的寻找。但是,没有人来联系他。
当我听说他的故事,也很疑惑。
对日本寻找战争遗孤的事情,我了解一些,所以,当我知道他的故事,一直奇怪,作为日本人的后代,日本民间团体应该来找寻,中方也会提供方便,让他回归父亲身边。而且,80年代起,当年侵略滇西的日军老兵陆续重返滇西祭拜亡灵(见《鬼子又来了》)。
他们也都知道这个腾冲行政班本部长后代的存在,但也没人出手相帮。
那田岛本人呢?
有民间研究者探究到了田岛寿嗣的下落:被遣返回国后,他和妻子重聚,一直住在九州的熊本市,曾经营过一家饮食店。
56师团有自己的战友会和刊物,田岛这个“中国通”在战友里文字绝对属于上乘,但他从不写任何东西,更不和战友往来。
由于他曾经出卖过宪兵队的战友,日本老兵们也很鄙视他。
在中国娶妻结婚并生子的事,他一直讳莫如深,从不和人提起。作为中日亲善壮举的腾冲娶亲,已经从他的记忆里抹去。那个降生于战火中的他们婚姻的结晶,也被他置之脑后,就像是当年拉了一泡屎,撒了一脬尿。
主观上,田岛可能并不想做一个小人,但是,事实上,他成了一个小人,一个伪善的小人。
(此文首发于微信公号:行者手记3
中国解放前发生的事件
1、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两广事变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是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广东实力派陈济棠,广西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等为反对蒋介石吞并地方势力而发动的一次事变。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以来,两广军阀势力一直凭借胡汉民的威望,割据一方,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病逝,蒋介石欲趁机解决两广问题,遂委派王宠惠借赴粤为胡吊丧之机,要求陈济棠把广东的军政两权交还中央。陈济棠不肯接受,决定先发制人,便联合李宗仁、白崇禧以抗日名义举兵反蒋。
1936年6月1日,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呈文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请求准予抗日。4日,陈济棠、李宗仁等宣布抗日救国,组成军事委员会,将两广军队改称抗日救国军,由陈济棠任委员长兼总司令,李宗仁为副。
接着,两广军队进军湖南。蒋介石急调两个军阻截,内战一触即发。同时,蒋介石加紧对广东内部的收买与分化。至7月初,广东空军部分飞机投蒋,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亦通电拥护南京中央,广东内部开始四分五裂。
13日,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决议,撤销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委会,任命余汉谋为广东绥靖主任,免去陈济棠本兼各职。
陈济棠见大势已去,于18日亡命香港。此后,蒋介石又派大军讨伐广西,企图武力统一广西。经过各方调解,蒋、桂双方达成妥协,两广事变就此结束。
3、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4、八一三事变
八一三事变是指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已久地为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
八·一三事变以后,日军对上海的进攻直接威胁着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也威胁到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这就使国民党政府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从此,中国军民发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
5、皖南事变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广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皖南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七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一八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一三事变
张问德的事迹
尤其应当载入史册的是,在最困苦的1943年,当占领军的行政首领田岛煞费苦心地派人送来诱降书信的时候,张问德以他的大智大勇回书一封,给后人留下一篇浩气长存的传世檄文。当时,驻守腾冲的日本行政长官田岛发现,逃跑的县长和扶持的伪县长都没有在城外抗日的张问德影响大。于是,田岛给张问德写了一封信,借口要就腾冲人民的生活进行“坦诚的商谈”,实质是想收买张县长。张问德看信后大笑,三天后回敬了一封《答田岛书》,历数日寇侵入腾冲所犯下的罪行,最后凛然指出:“余拒绝阁下所要求择地会晤以作长谈,而将从事于人类之尊严、生命更为有益之事。痛苦之腾冲人民,将深切明了彼等应如何动作,以解除其自身所遭受之痛苦。故余关切于阁下及其同僚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特敢要求阁下作缜密之长思。” 在信的末尾,这位流亡县长堂堂正正地署上了自己的头衔:大中华民国腾冲县县长张问德。
这封回信后来被转呈中央政府,并登载于全国各报,还被选入了国史馆。当年的军政部部长陈诚称誉张问德是: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长中之“人杰楷模”,不愧为富有正气的读书人。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打响了腾冲反攻战。日军在败退前,将所有粮库的6000多万斤粮食全部烧毁。又是张问德动员上万民夫,越过高黎贡山,跨过怒江,运粮供应部队。
腾冲城光复后数天,张问德挂职而去,只留下了一片丹心。
我只是中华民族的读书人。——张问德
远征远征水家原型
就是水家老爷子,原型张问德。他在《闯关东》里演的也不错。水家段家虽然有私仇,但国难当头,理应通力合作、一致对外。他比水家老大懂事理!
1941年,日本横扫东南亚的阴谋昭然若揭,半壁沉陷的中国岌岌可危,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危在旦夕!蒋JS紧急召见滇军中将段仲仪(张丰毅饰),令其负责与盟国指挥层的军事协调。段仲仪积极参与缅战策划,段家儿女纷纷走上抗日战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驱逐倭寇于国门之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赋闲多年的滇军中将段仲仪(张丰毅饰)被紧急召至重庆。蒋亲自接见并倚重甚切。从此,熟悉欧美军界的段仲仪便承担起与盟国军事协调的重任,把个人和家族命运与可歌可泣的中国远征军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战前赴仰光搜集情报,运筹帷幄;战端一开,他奔赴前线,积极参与缅战筹划和盟军指挥层的协调,并为弥合史迪威和蒋JS、杜聿明的矛盾做了大量工作。
《远征远征》中段家与水家都是云南的望族,年轻时段仲仪与水静萱(沈培艺饰)曾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而,这却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感情,双方的家长都站出来反对,让一对有情人最终劳燕分飞。水静萱远赴英伦,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腾冲有哪些名人?
1、李根源
李根源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云南辛亥起义的名将,他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
2、艾思奇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艾思奇同志的铜像,。
3、刘楚湘
刘楚湘先生字楚泽,号适斋,腾冲城关西街人。早年受学于迤西道秦宥衡,并入岭南大学读书,辛亥革命成功,刘楚湘回家乡创办县立中学,1916年被选为国会议员,并担任宪法起草委员,1920年,在广州参加宪法会议。当时社会派系林立,党争激烈,刘先生高风亮节,着眼大局,通电全国,说明宪法会议经历并奉劝各政治团体,希望化解私见,共谋国是,但末能如愿。此时的时局和刘先生的经历,刘先生在其著作《议政存证》和《癸亥政变纪略》中都有记载。返回腾冲后,刘先生任县立中学校长,并将自己的诗文汇集,名为《澹远堂诗文集》。
4、抗日县长张问德
张问德先生当年被誉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个县中骨头最硬的县长。也是最有个性的读书人。他六十二岁赋闲在家,见日军入侵腾冲,竟临危受命做了沦陷区的县长,在腾冲发动了全民抗战
5、寸海亭
寸海亭(1855一1927),原名尊福,字如东,号海亭,腾冲和顺人。早年经商于缅,从事翡翠珠宝贸易,获利累累,他将所购到的玉石,运销上海、香港等地,以后被闽、粤、滇等省华侨推举为中华会馆会长。民间所传“好货富三家”的故事,即出自于他。1905年至1909年间,
6、李珍国
李珍国(1827—1887),腾越镇下绮罗人。曾参与镇压云南回民反清起义,转战18年,清同治年任威远营参将,之后升腾越镇标中衡、左营都司、龙陵营参将,诰封匡勇巴图鲁、腾越守备总兵官副将。同治13年(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