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三角区”真的可靠吗?
简介:我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来临时如何迅速躲避灾害?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地震发生时的躲避方法,“生命三角区”就是其中一个。生命三角区是指在大型物体周围形成的狭小的三角空间,躲避在这里可以使你获得更高的生存率。目前很多人信奉这一说法,然而在地震来临时,所谓的“生命三角区”是否真的可以保证你的安全?是否有其他更好的逃生方法呢?本文希望给读者一些启示和借鉴。
地震作为一种强烈的自然灾害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如何在地震中求生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关于“生命三角区”的说法一直在流传。什么是“生命三角区”呢?生命三角区,是指当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
“生命三角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叫做道格·库普(Doug Copp)。按照他的说法,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获得90%的生存率。但之后联合国发出声明进行辟谣,美国政府也两次因为诈骗和造谣对他进行诉讼和调查。因为,经过科学家考证,所谓的“生命三角区”并不合理。
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首先,地质学家和抗震工程学家告诉我们,当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有可能会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而由此所造成的坍塌会有很多种形式,而地震发生时,我们无法预知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推测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生命三角区”作为求生空间;其次,当地震强大到足以使天花板倒塌时,冰箱、桌床、汽车等重物也会发生移动,躲在旁边反而会更危险。日本曾经做过一次地震模拟实验,在这一模拟地震过程中一台巨大的冰箱划过整间房屋,在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将实验中的“儿童”挤扁;此外,在地震中,人很难有时间去寻找“三角区”的位置,因为人移动的距离越远、时间越长,在这途中受到各种杂物袭击的危险性也会大大增加,因为几乎所有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中,都肯定会出现家什、碎玻璃乱飞的情况。它们带来的伤害常常是致命的。
如果流行的“生命三角区”的说法都不可信,那在地震中如何保证生命安全呢?根据美国红十字会对加州地震生还者所作的综合统计,地震最危险的伤害因素并非轰然塌下的屋顶,而是四处乱飞的家什和碎玻璃。而“伏地、遮挡、手抓牢”(Drop,cover and hold on)的地震口诀正是针对这个。这个口诀教导大家,在地震来临时要赶紧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即便是发生了房屋倒塌这样的严重情况,“伏地、遮挡、手抓牢”同样是有意义的。地震救援专家发现即使房屋倒塌了,桌子之类的家具也常常能为人们提供保护。所以,请牢记“伏地、遮挡、手抓牢”这一原则,当地震来临时冷静对待。
作者:李姗姗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 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在地震的时候,为什么建议躲在三角区域?
地震人人谈之色变,我在观看《唐山大地震》后,最有感受的台词是:“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人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比,太微不足道了,可是在地震来临时,采取最科学的躲避方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经过科学研究,地震来临时最佳的躲避地点被称为“生命三角区”,例如床、桌子,沙发等物品在与倒塌的墙壁之间就可以构成三角区域,这个空间越结实,生存的几率就越大。
在室内,最好躲藏在承重墙角处或者墙壁较多的卫生间里,这些地方最容易形成安全三角区域,当然这个安全是相对而言的,还有要记住必须是承重墙的墙角处。还有一点要注意,躲避时,最好选择有水管的地方,这样即使你被困住了,虽然没有食物,只要有足够的水还是能够存活很长时间的。
躲避时,最好蹲下或者坐下,双手抱头,一定要记得保护好头部,最好用柔软的枕头等护住头部。切记不可盲目跳窗户,更不要乘坐电梯逃生,再着急也要跑楼梯,被困在电梯里你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在野外时要远离烟囱等高大细长样式的建筑,这些都是最容易倒塌的。
再次提醒,不论你住几楼,都不要跳楼,当然如果你住30楼,你肯定不会跳得,住一楼的也不要盲目跳楼。切记,保护头部,用身边随手可用的东西护住头部,枕头、脸盆,是在没东西就用自己的双手,说句不好听的,没了手可以活着,没了脑袋就没了希望了。
家里最好要备好地震应急箱,并定期检查更换,这个东西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但是一旦用上了就能救命。
如果你不幸被困住了,一定不要放弃,一定要树立信心,坚信你一定能成功被救得,这个时候比的就是毅力和耐力。
还有一点,不要随意传播地震的谣言,一定要相信官方的信息,做得不信谣,不传谣。
不论哪里出现了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定要及时伸出你的双手,给予财力、物力的帮助。
什么叫地震活命三角区
所谓“活命三角区”,是指地震发生后,室内的人应该躲在大而坚实的物体旁,这样墙体和 梁倒下后能与该物体形成一个三角空间,躲在这个空间里的人便可活命。
据果壳网文章《“生命三角”救生法不可信》介绍,所谓的“活命三角区”最早是由加拿大人库普提出的,他号称“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曾在1996年做了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论。他的团队将20具人的模型分别放置于一栋楼内的桌子底下和旁边,接着炸毁了那座楼房。现场清理报告显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顶“砸死”,而旁边10具则全数“生还”。因此,库普批评了各国地震救援机构推行的避难方式———躲在桌子或床的底下。
什么是生命三角?在哪些地方易于形成生命三角
生命三角,指当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个大型、沉重的物体,比如衣柜、沙发,甚至是一沓堆高的报纸,卧倒在旁边;天花板砸下后,物体周边会形成狭小的三角空间,挽救你的生命。按照理论创始人道格·库普(Doug Copp)的说法,地震中使用生命三角方法,可以获得90%的生存率;他还说,用传统方法也就是“趴在桌子下、紧抓桌腿”,则会导致98%的死亡率。然而,经过科学家考证,所谓的“生命三角”并不合理,房屋受到地震波袭击时,可能发生各个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顶平塌、墙体外倒、墙体内倒和房顶M形向下弯折几种。所以,尽管观察地震造成的废墟,可以发现在一些位置上确实存在类似的“三角空间”。不过,在地震发生时,人们无法预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发生的方向,也就无法知道什么地方会有所谓的三角“求生空间”。
地震发生时是躲在桌子下还是生命三角
地震发生时是躲在生命三角。
桌子下并不是安全的,因为上方的塌陷物很容易把桌子压垮。
“生命三角”是指,地震时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倒塌物(屋顶、楼板、梁柱等)会撞击到这些物体,在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三角空间,即“生命三角”。物体(床或桌子)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生命三角”的空间就越大,人免于受伤的可能性也越大。而要利用这个“生命三角”就是要躲在床或桌子的旁边,而不是钻到桌子或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