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内阁大学士和清朝内阁大学士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内阁大学士以及清朝内阁大学士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什么是内阁首辅
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该设内阁大学士辅政,首席内阁大学士也称为内阁首辅。这种称呼大致出现于明英宗天顺年间。嘉靖、隆庆与万历初年,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次辅不敢与之抗衡,代表人物有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
大学士是何职位
大学士是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又称内阁大学士(明及以后)、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内阁大学士是皇帝的参政顾问和最高幕僚,负责起草诏令及审议奏章,其职权大致与唐朝的中书舍人相当。
起源:大学士一职乃唐中宗时,原职为协助皇帝批阅奏章,起草诏书等。《春明退朝录》卷上载:“唐制,宰相四人,首相为太清宫使,次三相皆带馆职,洪(弘)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以此为次序。本朝置二相,昭文、修史,首相领焉;集贤,次相领焉。三馆职,惟修史有职事,而颇以昭文为重,自次相迁首相乃得之。”宋代就常以大学士作为贴职。
明朝内阁大学士排名
一、三杨内阁
三杨,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内阁,是明代内阁的榜样典型,更是之后内阁的参照物。从永乐朝末期到英宗朱祁镇正统初期,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鼎盛发展,实乃明代国力巅峰时期“仁宣之治”的奠基者。三人皆有相才,且优势互补,因此内阁阵容强大而高效,配合默契,将明朝盛世推向了巅峰。三人更是被史学家列入了名臣之列。
二、张居正内阁
张居正,应该是明代首辅中,排名首位的存在,本身就是天才,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张居正于万历即位之初,挫败政敌高拱,升任内阁首辅。力行改革,重修吏治,以一己之力,强行为大明续命五十年。其推行的“一条鞭法”对历史影响深远。
三、李东阳、刘健、谢迁内阁
明朝弘治中兴的奠基者,李东阳、刘健、谢迁的内阁组合在有明一代都是仅次于三杨内阁的配置,三人同样是优势互补,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