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这条“网红打卡街”,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说好好的“消防操作登高场地”,怎么就被玩成了“不雅字打卡圣地”?更有意思的是,拍照的人里还以年轻女孩为主。此情此景,真叫人怀疑:我们的文化品位和公共意识是不是被流量吃了?
其实,这事儿不复杂,说白了就是“蹭字趣味”加“网红滤镜”。把标语里的第三个字断章取义,摆出夸张的表情,上传朋友圈或短视频平台,几百个赞呼啸而来,转发评论一大堆,顿时满足了表演型人格的成就感。可笑的是,原本为了消防安全的严肃标语,就这么硬生生被糟蹋成了娱乐消费的笑料。
有人说,这就是“幽默”,别那么较真。可问题是,娱乐是娱乐,但不能娱乐到让人脸红、脚趾抓地的地步吧?一个本该体现社会责任感的公共设施,被如此戏谑,是对公共文化环境的漠视,更是对基本礼义廉耻的践踏。一个人的笑点不能建立在对公德心的践踏上,更不能靠打低俗擦边球来换取存在感。
再说了,公共标语的意义在哪里?它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消防标语的设计,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守护公共秩序。可偏偏一些人就喜欢把这种严肃内容当成搞怪工具,嬉笑怒骂间,社会责任感被冲得一干二净。这种现象背后,难道不是一种“价值滑坡”吗?
还有个更扎心的问题:是谁给了这类行为流量?说到底,正是某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不雅字街道成网红”这类标题,看似抓眼球,实则哗众取宠,迎合了部分人猎奇的心理。一篇篇报道越写越耸动,流量越搞越大,年轻人越拍越嗨,结果恶性循环。这种标题党操作,不仅传播了低俗趣味,还进一步强化了不健康的价值观,让更多人以戏谑和调侃为荣。
当然,这事儿的锅不能全让媒体背。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在争流量、搏眼球,但我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边界不能因此就崩塌。人群中总有人喜欢踩线,但如果连社会主流都跟着默许甚至追捧,这不就把“低俗”包装成了“时尚”吗?
最后还是得回到一句老话:流量不是万能的,尤其当流量和文化尊严对冲时,后者才是我们真正该守护的东西。那些挤破脑袋在“不雅字”前拍照的人,真的不觉得尴尬吗?你是流量博主没错,但做个人吧。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不雅字”成了网红打卡地,我们的社会趣味是不是该敲响警钟?靠调侃公共设施取乐,真的能让你成为有趣的人吗?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