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您最开心的事儿是什么呢?对小孩儿来说,春节意味着有压岁钱可以拿;对游子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归家时刻;对长辈来说,他们期待着子孙满堂,春节是他们对家庭的坚守。去年年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意味着,2025年春节是首个“非遗春节”。在往年的团圆热闹的春节氛围之余,今年的春节人们的庆祝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您对春节的历史又了解多少呢?
2025年厂甸庙会的预热活动从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儿那天就开始了,属地街道邀请了书法家、面人儿手艺人举办了送“福”字和捏面人儿体验活动。活动现场,书法老师介绍着“福”字的五种写法。
书法老师:刚才说的是两种篆书的写法,还有一个“天下第一福”,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
活动现场/记者拍摄
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厂甸庙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次“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过程中,厂甸庙会被北京市作为重点传承实践案例采用并申报。要说为什么是厂甸庙会?您得听听“老北京”怎么说:
市民1:就是跟吃年夜饭一样,每年怎么着也得来厂甸庙会一趟。因为厂甸庙会年头长了,大家其实就是一个习惯,这里文化气息更浓,更接地气。
市民2:特别热闹,饮食、文化、卖书画、瓷器的多了,小孩喜欢买点笔墨纸砚别的地儿还真没有。
装扮一新的琉璃厂东街/记者拍摄
大红的灯笼装点着厂甸庙会的举办地:琉璃厂东街和琉璃厂西街,树上的各式彩灯、街边的道旗、招幌等和两边的古色古香的建筑让老北京的年味儿散发出新的光彩。首个非遗春节,厂甸庙会有何亮点呢?西城区文保中心副主任张华在西城区举办的春节系列活动发布会上介绍:
张华:首次设计了主题标志和卡通吉祥物。厂甸庙会发源地海王村公园修缮一新,寓意吉祥的清乾隆时期“岁朝清供图”首次在琉璃厂东、西街的7处店铺外墙再现,庙会还首次推出了灯光秀及《厂甸庙会 回忆之旅》主题展览。
徐海峰捏的蛇年面人儿/记者拍摄
厂甸庙会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而春节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您知道春节最早的来源是什么吗?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皇甫晓涛介绍:
皇甫晓涛:汉武帝时期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104年颁行的《太初历》正式确定正月初一为岁首,这也是新年的由来。春节的内容起源则可以追溯上古时代,最初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到唐代,春节被定为法定节日,民间开始有放灯、观灯等庆祝仪式和娱乐活动;宋代文化繁荣,民间有了放爆竹、贴春联和年画、吃年夜饭等习俗;民国时期,“春节”这一称谓才被具体确定下来。现在,春节是全球华人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有着重大历史文化价值。
喜庆的灯笼/记者拍摄
这次申遗的类目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如何理解春节是一种社会实践呢?文化学者崔岱远有着自己的见解:
崔岱远:它强调的是实践,是老百姓全民参与的这种社会实践。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吃团圆饭,这个是自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但你像我小的时候春节有的一些风俗,今天已经没有了,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恢复。你比如说我们过春节前一定要去泡澡堂子,这在今天你可能觉得没有必要,平时大家经常洗澡。像有一些跟春节有关的风俗,其实并不是古代的,比如说春运、春晚……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风俗它还会不断发展变化,实践证明春节是发展的,它是活态的,它是深入人心的。
琉璃厂东街的大红灯笼/记者拍摄
人们庆祝春节的实践活动从腊月就开始了,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也正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民共同的实践才让这个古老的节日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北京城市图书馆里的非遗市集上,小朋友在向朝阳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泥塑(北京兔儿爷)的代表性传承人双鑫讨教兔儿爷的传说故事,这是技艺传承的实践。
小朋友:我想问兔爷它本身的寓意是什么?
双鑫:祛病除灾,保佑身体健康。兔爷只在北京城有,真真正正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就好比它是男的女的?
小朋友:男的吧,我觉得是男的。
双鑫:非常遗憾你们答错了,它是雌兔,为什么呢?你们听我讲讲……
正在彩绘的双鑫/记者拍摄
在朝阳区一处迎新春活动现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孙二林在教市民如何剪出喜庆的窗花,这是祝福传递的实践。在孙老师的记忆中,春节,总是少不了饱含吉祥如意寓意的剪纸。
孙二林: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贴窗花,一到腊月就一直在剪窗花。因为在过去没有机器,全是人工的。在我的印象当中,姥姥、妈妈、嫂子、姐姐一代一代全是靠剪刀,那是大家骨子里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待。腊月二十四打扫完房间,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贴窗花,有的人家比如忙一些,那在腊月三十早上也得把窗花都贴上,那是红红火火喜庆的象征,那是家族兴旺的象征。
剪窗花的孙老师/记者拍摄
在申报文本里,还有“闻喜花馍”、“金州龙舞”和民间社火等实践活动,“春节”因人民的实践而历久弥新,在岁月的流转中,春节的内涵从未改变,它不仅是辞旧迎新的仪式,更是中国人对家的眷恋和对团圆的向往。文化学者崔岱远说:
崔岱远:春节最根本的文化内核是强调“亲情之爱”。比如说我们到春节的时候一定要回家吃这顿团圆饭,其实在今天更多的人不是在意吃什么,而在于跟谁一起吃。直到今天能够有资格跟你在一个桌上吃团圆饭的人仍然是你的亲人,跟你有血缘关系或者有姻缘关系的人。因为春节强调的是这种血脉亲情,强调的是亲情之爱。我们拜年按照传统文化初一初二初三拜年的这个亲戚层次是不一样的,它是由近及远的,这就是中国人的伦理道德。
“过年——春节主题展”上的展出物/记者拍摄
春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或许就在一趟趟归家的列车车厢里,一桌桌摆满各地美食的团圆饭桌上,一声声“过年好”的问候里。而今,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了文化多样性和全球文化交流,在国际范围内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崔岱远表示:
崔岱远: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节日、节气文化。春节不光是中国本土的节日,还应该影响到全世界,它可以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可以让世界各种文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孙老师的蛇年剪纸/记者拍摄
最后,衷心地对您道一声春节快乐,祝您和家人蛇年福启,万事顺意,幸福安康!
记者:苏宁
编辑:苏宁
主编:朱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