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筝的制作过程
做风筝的制作过程如下:
1、准备好材料彩纸、竹丝、小刀、胶布、细线。
2、削竹,根据风筝的需要把竹子削成风筝的骨架。
3、在细线或纸涂上浆糊将竹篾扎制成风筝骨架。
4、根据骨架和风筝的轮廓把骨架裱糊在彩纸上,并裁出风筝的样子就做好了。
风筝
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距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的时候,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代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指的就是风筝。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从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
风筝制作过程步骤
共有4步。
先在一张塑料纸上面画出需要的形状,用剪刀剪下来,接着把木棒用透明胶粘到纸上面。
用一张红色的塑料纸剪出一个需要的形状,用胶水把红纸粘到白纸的另一面。
用蓝色的记号笔在塑料纸上面画出绳子固定的位置,用笔尖弄出小洞,然后把一根绳子绑到风筝上面。
接着用红色的塑料纸做出一个长条的尾部,把它粘到风筝的底部,这样就制作完成了。
风筝的介绍
风筝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回答于 号码:400-966-8255(家电维修号码分享)
怎么制作风筝
怎么制作风筝如下:
工具:
A4纸、剪刀、美工刀、彩色笔、保丽龙胶、缝衣针、棉线、塑料袋、两根塑料管或竹签。
步骤:
1、准备一张韧性好、薄且轻的纸,长50厘米、宽30厘米。制作传统风筝所用的纸一般就是就用棉纸、宣纸、皮纸等。
2、将纸折成菱形,或者画一个菱状,将多余的地部分剪掉,使纸变成菱状。可以看到,这个菱形(钻石形)的底部15厘米,而上部为35厘米。
3、准备好两根木条,一根30厘米长,另一根50厘米长,用它们叠成十字架并且用绳子将其绑牢,十字架的顶部高15厘米,而下部高35厘米。如果用竹蔑来做十字架最好,因为更轻更薄。
4、把已经剪好的纸的四个角各戳两个小洞,这样就可以用尼龙绳把十架字固定在纸上。也有人是用胶水将十字架固定住的,但这会增加风筝的重量,而且还不牢固,用此法主要是为了减轻它的重量,当然,风筝在空中的时候会不会散架就要考验这纸的质量了。
5、就差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再准备好两根尼龙线,如图所示,将一根绳的两端分别绑在短木条的两端,然后再用一根稍长的尼龙绳的一端绑在这根尼龙绳的中央。
6、为了美观,用一些自己喜欢的飘带绑在风筝的两端还有尾部。准备飞行时,要在尼龙绳的尾端接上一捆很轻的线,这样风筝就会越飞越高了。
风筝怎么制作的
普通风筝的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纸做肉。竹子是制作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选取壁厚3~5厘米的竹子削成竹片,利用竹片的韧性做风筝的骨架。根据自己的爱好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比如蜻蜓状、蝴蝶状。
纸是蒙糊风筝的主要材料,以质薄纤维长而均匀,富有韧性,耐湿耐冲击,色泽白而洁者为佳。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就做好了。这时,你还可以在做好的风筝上涂上你喜欢的色彩,镶上花边,或者系上丝带,挂上纸环。但不能影响风筝在空中的飞翔,因为附件太多了会使风筝飞翔失衡。
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
风筝的建造材料除了丝绢、纸张外,还有塑胶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胶棒来造。近来有人设计一种无骨风筝,它的结构是引入空气于绢造的风坑之内,令风筝形成一个轻轻飘的气枕,然后乘风而上。中国、马来亚、菲律宾及日本等,也有一种大型的风筝。每到风筝节就将它放到蔚蓝的天空,该风筝尺码由10~20尺不等。骨杆则用大竹竿来造,由百多人来放。
制作风筝,首先我们准备的工具有浆糊、纸刀,材料有竹篾、纱纸条、马拉纸。
制作方法如下:
1.首先将竹篾浸水,令竹篾软身,再用刀将竹篾破开,约1/3粗度,然后修半形。因为稍后要将竹篾贴在马拉纸上,如果太粗,竹篾会拉破纸张。同时竹篾太粗,纱纸条就贴不稳。将修好的竹篾裁成两条长短适当的长度,约为16~23寸。然后将马拉纸裁成一个四方,长约24寸。马拉纸是一种非常粗糙的纸张,最适合作风筝之用。
2.接下来就可以将竹篾贴在纸上,但要记住:将长长的竹篾,用纱纸扎在短的1/3,然后慢慢屈曲,直至长竹篾两端触到纸的对角之上,再将它贴好。
3.下面一步就将风筝的尾巴贴在风筝的下方,较好线与风筝的角度后,就可起放了。
4.风筝的尾巴是风筝平衡的主要工具,当风筝乘风而上时,如果一方较重,风筝就会偏向这方。尾巴最好比较长,因为越长就会使风筝头部升起,使全身受风,平衡斜的一方。
5.风筝的丝线可以用牛皮线、棉线、玻璃线等,而线辘可分圆线辘及排辘。线扎在风筝上,要成一斜角。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风筝做法如下:
准备材料:报纸、竹条、红线、风筝线。
1、首先取一张报纸,也可以使用布料,按照下图所示折叠。
2、然后剪去报纸多余部分,打开后,就剪出一个正方形的报纸,如下图所示。
3、接着准备两条细竹条,最好是新鲜的竹子,因为弹性好,利于折弯。
4、接着按照下图所示,将竹条固定到正方形报纸上,其中一根竹条要折弯。用胶带固定比较方便。
5、再取一张报纸,取最长边剪出六条纸条。
6、将6个纸条固定在风筝上面,如下图所示。
7、再剪出两条线,按照下图所示,固定到风筝上,用胶带粘牢,这样,一个风筝就做好了。
8、最后看一下野外放风筝的情景,很容易放飞。
怎么做风筝
制作风筝方法如下:
主要材料:木钉、透明胶带、包装纸、油漆。
所需工具:油漆刷、剪刀、胶水、直尺、美工刀。
1、裁剪和绘制:用锯子锯2条支撑条,1条60公分,1条50公分。在50公分那条木条25公分处画条线,刻个小口子。
2、在2根木条的两端各切1个缺口,大约3公分,居中切开。
3、用砂纸打磨木条,然后上漆,漆的颜色当然选择你喜欢的颜色了。4、制作流苏尾巴:找出你喜欢的包装纸,用尺子和工艺刀,切成大约3公分宽、20公分长的纸条。把纸条找个小棍逐个卷起来,形成马尾型。
5、用塑料胶带将小条的头部爆炸起来,然后抽出木棍,千万保留木棍的孔。重复以上过程,做出3个马尾流苏。
中国传统的风筝一般分为以下三大类:
软翅风筝:主体骨架多数做成浮雕式,骨架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升力片(翅)由一根主翅条构成,翅膀的后半部是软性的,没有主条依附。
硬翅风筝:骨架由上下两根竹条做成,两侧边缘高,中间略凹,翅的端部向后倾,使风能从两翅的端部溢出。
板子风筝:即平面型风筝,升力片是主体,无凸出部分,风筝四边有竹条文撑,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其他主要类型还包括串子类、立体类、桶行形类、自由类(其特点是运用现代新技术和外国风筝之长)等。
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古代称之为“鹞”,北方谓之“鸢”。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如琴,故称“风筝”或“风琴”。现代以风筝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